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服务 咨询热线:400-835-2060

国储林

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 维护木材和生态安全

  • 作者:中国绿色时报
  • 发布时间:2017-03-10 09:00:00
  • 点击:152

新闻-中国工程院院士 尹伟伦.jpg尹伟伦(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、森林培育学家、北京林业大学教授、中国杨树委员会主席)

嘉宾: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工程院院士 尹伟伦

采访:中国绿色时报 王钰

“国家储备林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、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、深化林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,也是创新林业投融资体制的重要载体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建议,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,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。

尹伟伦说,我国生态资源本底不足,人多地少、缺林少绿。目前,我国是最大木材进口国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,木材对外依存度高达50%,年均缺口近3亿立方米,原木、锯材进口占全球的1/3以上,木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。我国森林覆盖率21.66%,每公顷森林蓄积量89.97立方米,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,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脆弱且不强。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严重,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。

针对这一突出问题,2013年、2015年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分别提出“加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”“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”“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”,国家储备林建设被写入国家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和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》。国家林业局按照总量平衡、结构优化、进口适度、持续经营的目标要求,建立了较为系统完备的《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》。在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,拓宽投融资渠道,吸引政策性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,在全国范围大规模推开国家储备林建设,形成了广西、天津、张家口、吉林森工等4种利用金融资本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可推广模式,2016年完成1237万亩,利用政策性银行贷款152亿元。

尽管如此,国家储备林建设仍面临一些困难。尹伟伦说,林业生产建设周期长、收益低、公益性强,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存在着银行评审程序复杂,金融产品不能完全符合林业特性的问题。当前,我国剩余的可造林地大部分集中在干旱、半干旱地区,造林成本较高,国家储备林项目总投资较多,项目资本金筹措困难。同时,国家储备林贷款总体规模还有待提高,在银行业中规模占比较小,与各地申请贷款的积极性和申请的规模相比还有不足,有时存在年底银行无钱可放的情况。

尹伟伦建议,政策性银行要在目前林业贷款政策基础上,提供个性化、多元化金融服务,提高林权抵押贷款比重,优化、简化林业项目贷款审批流程,加快贷款投放速度,在项目资本金、风险准备金等方面给予更大的倾斜,推出更加适合林业的金融产品。财政部门应明确相关林业补贴可以作为项目资本金,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贴息资金。发展改革部门应安排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专项资金,解决国家储备林贷款资本金问题。此外,建议国家层面发行绿色专项债券,用于扩大国家储备林等林业项目贷款规模。